欢迎进入艾杰尔飞诺美网站!

24小时热线电话:400-606-8099
技术文章

articles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热点】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及其工艺杂质的SEC分析方案

【热点】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及其工艺杂质的SEC分析方案

更新时间:2025-09-12点击次数:80

胶原蛋白是人体中含量丰富的结构性蛋白质之一,约占总蛋白量的 25%-30%,广泛分布于皮肤、骨骼、软骨、肌腱、血管等结缔组织中。作为组织的 “建筑基石",它不仅赋予皮肤弹性与张力,支撑表皮结构,还在关节润滑、伤口愈合、血管壁稳定等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凭借与人体天然胶原蛋白高度的序列同源性、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及低免疫原性,逐渐取代传统动物源胶原蛋白,成为医美填充、皮肤修复、组织工程等领域的核心材料。其中,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Ⅲ型因更贴近年轻肌肤中胶原蛋白的构成比例,在抗衰、嫩肤类产品中应用尤为广泛。


在本实验中,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 Ⅲ 型的理论分子量为 28KD,但电泳显示约 45KD,这一差异主要源于胶原蛋白特殊的分子结构与制备过程中的理化特性。胶原蛋白的基本结构单位为α链,多条α链会通过氢键缠绕形成三螺旋结构,这种空间构象会增加分子的实际体积。同时电泳结果显示样品中存在约 35KD 的杂质蛋白,这主要来自重组蛋白的生产工艺过程。这些杂质的存在会影响重组胶原蛋白的纯度、生物活性及应用安全性,因此必须通过可靠的分离检测技术进行精准识别与控制。而在众多检测技术中,体积排阻色谱(SEC)凭借对大分子物质分离的优势,成为胶原蛋白纯度分析的“黄金标准"之一。


基于此,本实验采用Yarra SEC-2000 3um,7.8 x 300 mm 色谱柱(PN: 00H-4512-K0)建立 SEC 分离方法,对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 Ⅲ 型(约 45KD)及其工艺杂质(约 35KD)进行分离分析。实验选用 50mM 磷酸钾缓冲液+ 100mM氯化-钾与乙腈 9:1 混合作为流动相,在 30℃柱温、0.5 mL/min 流速下进行检测。


图片

 Yarra2000色谱图

绿:45kD蛋白;红:35kD蛋白;蓝:5% 杂质加标


结果令人振奋:胶原蛋白主峰峰形尖锐对称,塔板数高达8932,对称因子1.03,对于5% 加标杂质的样品,该方法实现了目标蛋白与杂质的有效分离,分离度达1.35,积分结果能准确定量各组分占比,为工艺优化与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数据支撑。

在胶原蛋白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医美产品的合规检测,还是生物医药用胶原蛋白的纯度把控,SEC技术都以其高效、精准的特点,守护着每一批胶原蛋白产品的安全底线。未来,随着色谱技术的不断升级,我们也将迎来更纯净、更安全的胶原蛋白应用新时代。


TEL:15631952082